《鲸》+《松鼠》
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  陈楚云

9.《鲸》+10.《松鼠》教学设计
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 陈楚云

教材分析:
   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九课《鲸》是一篇说明文。本单元的课文体裁都是说明文,单元的整体训练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判断说明方法,从而掌握一定说明文的写作技巧。《鲸》这篇课文围绕鲸的体形特点、进化过程、种类和生活习性,介绍了一些有关鲸的知识。文中采用列数字、打比方、作比较、举例子的说明方法,便于读者理解,加深了对鲸的印象。学习该篇文章,要抓住文章要点,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,并试着加以运用。
    《松鼠》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、科学性、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(又称科学小品)。课文从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这两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漂亮、驯良和乖巧的特点,采用了比喻、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。文章语言生动传神,极具文学色彩。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,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、热爱自然的感情,增强保护动物、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;二是通过与《鲸》进行比较阅读,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,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。

设计思路:
    以"单元整合·群文阅读"策略为指导,采用精加略的教学模式上课,培养学生科学素养、人文素养,知道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并能初步运用。

教学目标:

知识与技能:
1.认识本课3个生字,会写10个生字。正确读写"目前、上颚、哺乳、退化、垂直、经验、判断、胎生、寿命"等词语。
2.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初步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3.了解鲸的特点、种类、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。
4.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、形象、细致的描写,积累语言。

过程与方法:
1.认识列数字、作比较、举例子等说明方法,并学会运用。
2.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、形象、细致的描写,积累语言。
3.能用较准确、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。

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:
激发探索动物的兴趣,知道保护鲸的意义,培养热爱大自然、热爱科学、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。

教学重点:
1.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鲸的有关知识,初步认识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。
2.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,并通过与《鲸》进行比较阅读,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,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。

教学难点:
1.理解鲸的进化过程,感受鲸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,进而热爱动物,热爱大自然。
2.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,并通过与《鲸》进行比较阅读,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,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。

学情分析:
    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,对于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充满了好奇,再加上课文的介绍条理清晰、通俗易懂、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,估计学生学习课文会有浓厚的兴趣,而且基本能够自学读懂。但学生关注的多是课文介绍的关于鲸的知识,对于作者表达的方法(包括说明的方法和成文的思路)容易忽视,教师要因教材的特点、学生的实际给以适当引导。
    从网络、书籍、影视等多种渠道查找关于鱼类、哺乳动物以及他们的特征资料,尤其是有关鲸的内容,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,拓展语文学习的资源和渠道。在本课的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,适时发挥引导、点拨的作用,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,积极思考和交流,从而理解文章内容,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。

教学资源:多媒体课件
教学课时:三课时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课时目标:
学习生字词,正确、流利朗读课文,梳理课文脉络,初步了解不同的写作手法。
一、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1.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,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,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。其中有一种号称"海洋之王"的动物,它的形体庞大,比大象还要大得多呢。(出示鲸的图片)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?——鲸(板书课题,齐读)
2.课前同学们做了预习,也搜集了有关鲸的资料,谁来说说你对鲸有哪些了解?(请2—3名学生展示)你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这么多知识,非常了不起。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《鲸》这篇课文,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知识,是怎样介绍的?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1.出示读书要求:
(1)自由朗读课文,注意: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(2)思考:课文主要介绍了鲸的哪几个方面?(同学们学得都十分认真,那你能通过老师的考验吗?我们先来闯闯字词关。)
2.检测读生词:上腭、肺部、胎生、肚子、鲸鱼、鱼鳍
哺乳、过滤、高矮、判断、退化、垂直、经验、特征、寿命
找出部首是"月"字旁的字,简单指出含有"月"的字的特点——都是跟身体有关,还有哪些字含有"月"字旁,出示后让学生认读。
3.指导书写
(1)“肺”:月做偏旁要写的窄瘦,右边不要写成“市”,正所谓“上下通气,呼吸顺利”;
(2)“滤”:
指导后让学生写在课后生字表旁,同位互相检查,及时订正。
4.再次快速浏览课文,思考:课文主要介绍了鲸的哪几个方面?请你找出来,并用小标题概括,做好批注后同桌互相交流。
挑生反馈,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说明:从哪里看出来的?(相机挑选关键句子PPT出示让学生读一读。)
板书(体形特点、进化过程、种类、生活习性(吃食、呼吸、睡觉和生长特点))
5.过渡迁移:
   同学们,我们刚才初步认识了"海洋之王"-----鲸;它是一种庞大的动物,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再认识另一种小动物(出示松鼠的图片),你们能猜到它的名字?法国著名博物学家、作家布封笔下的松鼠是怎样的呢?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——《松鼠》。(出示课题《松鼠》:板书后生齐读)
6.整体感知《松鼠》
(1)默读课文;
(2)小组合作学习,思考:作者围绕哪几方面来介绍松鼠?
学法迁移:刚刚我们学习《鲸》的时候,是通过概括小标题来了解鲸的各方面知识,现在,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,看看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?
(3)挑生汇报,注意引导学生说明:从哪里看出来的?(相机挑选关键句子,ppt出示让学生读一读。)
板书(外形特点;从松鼠的活动范围——树上(不侵犯人类)、活动时间(不骚扰人类)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性格——驯良;行为乖巧——行动轻快敏捷、打窝精心考究;生理特征)
三、小结:从说明的角度来看,《鲸》侧重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,而《松鼠》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形、性格和行为。
过渡:同样是写动物的文章,作者都是围绕动物的不同方面来写,下面我们继续阅读几篇文章,看看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动物的。
四、拓展阅读
1、出示要求:
(1)阅读:文章(一)必读,(二)(三)选读;
(2)边读边思考: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动物?在文中圈出关键词后同桌互相交流
2、挑生汇报
五、结语
同学们,今天我们初步感知了《鲸》和《松鼠》这两篇课文,明白了:要描写动物的特点,可以围绕动物的外形、性格、种类、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刻画,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,看看作者怎样把动物的外形、生活习性描写得具体、清楚。
板书设计:
    9.鲸      10.松鼠
    形体特点    外形漂亮
    进化过程    性格驯良
     种类     行为乖巧
生活习性 (吃食、呼吸、睡觉和生长特点)

第二课时
教学目标:
1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2.了解鲸的特点、进化过程、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。
3.认识列数字、举例子、做比较、打比方、拟人等说明的方法。
4.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回顾课文
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鲸?(形体特点、进化过程、种类、生活习性(吃食、呼吸、睡觉和生长特点)
二、学习第一自然段,领悟写法
1.你想在“大”字前添一个什么字?(鲸很大,非常大,特别大,大大大大??)
请默读第一节,找出描写鲸非常大的句子,思考用了哪些说明方法。
2.生自学,写批注
3.挑生汇报:
预设一(作比较):“不少人看到过象,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。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,那就是鲸。”
(1)师:鲸生活在深海里,有些人从没见过,对象却很熟悉,读这句话——就知道鲸是很大的动物。
(2)比较句子,体会用词准确: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,那就是鲸。 其实还有比象大的动物,那就是鲸。
生对比这两句,说说有什么不同。(“大得多” 与“大” 程度一样吗?是呀,说明文要特别注意用词的准确性。)
预设二(列数字):“十六万公斤、两千公斤、四万公斤、十七米长” 师:刘老师 50 公斤,十六万公斤相当于三千二百多个刘老师的体重,一层楼大概三米,十七米长相当于 5 层楼房那么高……
预设三(举例子):“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,约十七米长,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。它要是张开嘴,人站在它嘴里,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颚,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,还显得很宽敞。” 师: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子,有什么作用?如果把第一自然段改为“鲸很重,而且很长,它的嘴巴也很大”,哪种写法更使你对鲸是庞然大物深信不疑?
4.运用:广州塔高600米,上海的东方明珠塔高468米。我们所处的楼层一层楼大概3米高。(请根据以上资料,用列数字、作比较、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广州塔。)
三、巩固对说明方法的认识
1.生默读2——7节,找出有说明方法和准确用词的句子,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。 说明方法:
预设一(分类别):鲸的种类很多,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须鲸,没有牙齿;一类是齿鲸,有锋利的牙齿。
预设二(举例子、列数字):有一种号称“海中之虎”的虎鲸,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,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,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。
预设三(打比方):“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,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,从鼻孔里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,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。”(师:“喷泉”大家都见过吧!鲸喷水的样子就像喷泉,可以想象到吗?出示图片)
预设四(作比较):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,又细又高;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,又粗又矮。
预设五(列数字):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,七千公斤重,一天能长三十公斤至五十公斤,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。鲸的寿命很长,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。
准确用词:
句子对比:
预设一(进化): 在古代,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,生活在陆地上。
在很远的古代,鲸的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,生活在陆地上。 又经过很长的年代,它们的前肢和尾巴变成了鳍,后肢退化了,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,适应了海洋的生活。
又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,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,后肢完全退化了,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,适应了海洋的生活。
预设二(吃食): 须鲸吃虾和小鱼。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。
预设三(呼吸) 鲸隔一定的时候呼吸一次。 鲸隔一定的时候必须呼吸一次。
预设四(睡觉): 鲸每天都要睡觉,睡觉的时候,总是几头聚在一起。
四、迁移学文《松鼠》
1.布封笔下的松鼠那么讨人喜欢,作者围绕这外表漂亮,性格驯良,行为乖巧这几方面,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呢?请大家来默读课文,找一找。
2.汇报交流:
预设一:“它们面容清秀,眼睛闪闪发光,身体矫健,四肢轻快,非常敏捷,非常机警。玲珑的小面孔,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,显得格外漂亮。尾巴老是翘起来,一直翘到头上,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。”(拟人、打比方)
预设二: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,经常在高处活动,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,满树林里跑,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。(打比方)
预设三:松鼠不像山鼠那样,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。(作比较)
预设四:松鼠的叫声很响亮,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。(作比较)
五、对比写法
从表达的方式来看,《鲸》运用了列数字、举例子、打比方、作比较等说明方法,语言精炼平实,而《松鼠》主要是采用了打比方、拟人等方法,把形象的描写和生动的说明相结合,极具文学色彩。
板书: 《鲸》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《松鼠》
   精炼平实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生动传神
   形体特征: 作比较、打比方    外形:比喻、拟人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行动 作比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准确、生动的语言

第三课时
课时目标:
1.回顾两篇课文在介绍动物时所采用的说明方法,比较两课的语言风格,小结说明文写法。
2.借助跨越式阅读资料中的“单元主题拓展”关于动物的说明文。
3、尝试运用这两课所学的表达方法,尝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。
教学过程:
一、承接前课,精彩回放
师:学习两篇课文之后,你学会了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吗?(教师相机出示)
生活习性: 列数字、举例子 性格 打比方
(1)鲜明的事物特征。 (2)合理清晰的结构。 (3)恰当选用说明方法。 (4)准确、生动的语言。
二、拓展阅读,开拓思路
师:好的文章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这样几个写作特点,不信,请到跨越式阅读资料中的“单元主题拓展”读一读这些关于动物的说明文。试着体会这些特点。
必读篇目:《百兽之王——虎》《水中杰出的“歌唱家”——座头鲸》
选读篇目:《植物的装甲卫队——瓢虫》《多牙的鲸类——瓜头鲸》《蜜蜂》
三、交流互助,厘清脉络
1.谈话:看了这些写动物的文章,老师养宠物的心又蠢蠢欲动了。鲸是不能养了,真遗憾。那老师养点什么好呢?请你尝试着从一、两个方面为老师介绍你喜欢的一种动物吗?谁介绍得最清楚,最有趣,老师就优先考虑他的意见。
2.小组研讨:老师知道同学们课前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动物的资料,怎样才能让你的推荐更能打动人心?刚才我们总结的四个要点,就是作者送给你们的锦囊妙计。
再次出示:(1)鲜明的事物特征。 (2)合理清晰的结构。 (3)恰当选用说明方法。 (4)准确、生动的语言。
你准备出怎样的奇招?可以用概念图来架构你的文章脉络。
3、小组汇报、展示
四、生练写
板书: 《 鲸》+《松鼠》仿写
(1)鲜明的事物特征。 (2)合理清晰的结构。
(3)恰当选用说明方法。 (4)准确、生动的语言。